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照绿植花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日照绿植花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期,如果每天光照时数超过一定限度即14小时以上才能形成花芽,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凡具有这种特性的植物即称为长日照植物。
常见的长日照植物有:太阳花、碗莲、百合花、水仙花、鸢尾、凤仙花、唐菖蒲、桂花、向日葵、茉莉花、紫薇花、沙漠玫瑰、矮牵牛等。
1、长日照植物
长日照植物要保证每天的光照时长在12小时以上,最好能有14-16小时的日照,这是它花芽分化的条件;低于12小时,花芽分化就会受抑制,开花效果会大打折扣。
常见的长日照植物有:太阳花、碗莲、百合花、水仙花、鸢尾、凤仙花、唐菖蒲、桂花、向日葵、茉莉花、紫薇花、沙漠玫瑰、矮牵牛等。
长日照植物又叫长日植物。短日照植物又叫短日植物。其划分涉及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即开花植物的开花对自然环境中的光周期变化的反应。植物的短日和长日都是植物光周期现象的不同类型。下面就由我,分别介绍一下长短日照植物。
长日照植物
日照时间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才会开花的植物,如大麦、小麦、黑麦、萝卜、菠菜、甘蓝、大***、天仙子、甜菜、唐菖蒲等。
短日照植物
日照时间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才会开花的植物,如大豆、紫苏、晚稻、苍耳、菊、烟草、一品红、落地生根等。
还有部分植物的开花和日照长度无关,叫做日中性植物,如黄瓜、番茄等。
虽然常见的定义是这样,但植物生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其实长日植物和短日植物的开花与日照时长并无直接关系,反倒是连续的黑暗时长会直接决定其开花与否。就是说,要是想促进长日植物的开花并不需要延长日照时长,只要在连续的黑暗中给予短时间的光照,将连续的黑暗时长缩短至某一临界值以下就可以了。而对于短日植物只需延长连续黑暗的时间即可。所以长日植物也叫短夜植物、短日植物也叫长夜植物。
最后补充一点是,长日植物和短日植物的临界日长(夜长)根据物种不同而不同,也并不是严格的12小时。有意思的是,长日植物的临界日长往往短于12h,而短日植物则长于12h,所以区分短日植物和长日植物一定要根据定义,而不是看临界日长的长度。
我国大部分地区每日日照时间每天都在变化,冬天较短,夏天较长。那么,如果这种植物开花需要每天至少连续光照多少小时,那么它一般会在春天日照渐长的时候开始开放,因为之后日照会越来越长,这些植物就是长日照植物。即开花条件是日照长度达到下限。反之,一些植物需每日黑暗时长达到下限,则会在秋天日照渐短时开放,就是短日照。
日照时间甚至要具体到小时的,所以就区分出了长日照植物与短日照植物。
狭义上(就是研究具体植物的时候)是要从太阳照到植物到照不到植物来计算,广义上(就是从区域上研究植物)可以从太阳出来到太阳落山来计算;阴天的话要依光强来决定,超过一定的光强,也是可以计算的。 具体如下: 光照时间也叫光周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些对光周期敏感的植物会因光照时间过短或过长而导致体眠停止发育,所以生产上对光照也需进行控制,一般促进植物生长的光照时间大多是以长日照为主,也有些是短日照下生长的,长日照下开花或休眠的,这就形成了长日照与短日照及日中性植物的区别,在催根快繁时大多是以促进营养生长为主,根据植物特性不同,分为8-10小时,10-12小时,12-14小时的光照时间区段,具体应用时可进行选择。 光照强度也一样,它与植物进化过程中环境条件有关,喜于在强光下生长的叫喜阳植物,喜于在阴生环境下生长的叫喜阴植物,喜阳植物具有光饱和值高,喜阴植物则较低的特点。在去根或离体情况下,各种植物的光饱和值会出现下偏现象,所以一般喜阳植物设定为8-10万勒克斯,中性植物6-8万勒克斯,喜阴植物则为4-6万勒克斯,针对具体植物时可进行选择与微调,找到最佳的光时间与强度,这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夏季强光***常会出现光灼伤与光氧化现象,冬季又会因光照强度不够光照时间不足的问题,这些都得赖于计算机的光照传感器的感应与控制,才能为植物创造最佳的光环境条件。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照绿植花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照绿植花卉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tfndt.com/post/48551.html